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20-03-27 21:32:20
责任编辑:任枫枫
眉山网记者 郑顺 蹇玮杰 文/图
城市再次苏醒,市民活动频繁起来。
复苏已到!3月24日,四川省应急委员会发布消息:决定自2020年3月25日0时起,将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级别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二级响应调整为三级响应。3月25日,眉山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挥部通告(第12号)称:为尽快恢复全市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将全面恢复正常的政务服务工作、医疗服务工作,全面恢复餐饮文体娱乐场所的正常经营。
复课在即!3月27日,眉山市教育和体育局发布通知:全市高三年级(含已报名参加高考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年级学生)按省教育厅要求4月1日开学,有条件的学校应实行封闭式管理;初三年级4月7日开学。中小学其他年级4月13日开学;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4月20日开学。幼儿园开学时间,原则上不早于中小学开学时间……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持续积极向好,全力复工复产复苏正有序开展。如何积极、科学、有序推进,如何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生产经营的影响,这不仅考验着一产、二产、三产自身的“硬实力”,更对政策支持和政务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短暂“寒冬”之后,迎来久违的“温暖”,本期《深度·聚焦》——“复”字背后的“服”字。
航拍村民茶山采茶。
忙春耕
靓丽春色在田间
“科技进步,让种田越来越科学,收入也将更客观。”3月21日,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种粮大户王元威正在操作着全市首台印刷播种机。
记者在现场看到,机器“开机”,王元威麻利地撕开一袋袋谷种,将其倒入机器旁的漏斗,认真观察每一粒洒在打印纸上的种子。当看见眼前这台印刷机,像打印报纸那样,渐渐吐露出一幅长长的“稻卷”,上面印的不是字,而是一粒粒整齐排列的稻种时,他专注的眼神散发出希望的光芒。
“农业不比其他产业,可以抢时间追回来,农时耽搁了今年的收入就会少很多。”44岁的王元威是东坡区土生土长的农民,家里世世代代以种粮为生。受到疫情影响,这让王元威的春耕计划差点“搁浅”。
“我原计划找100多个当地村民,在抢收完青菜后,就马上开始平整土地,准备春耕,但人手来不齐,农资也准备不够。”王元威在当地流转了3500亩土地,这次疫情让他很心慌。
一年之计在于春,没有春耕,何来丰收?焦急之时,东坡区农水技术推广中心专家张继业、朱永忠找上了门。
印刷播种机派上了大用场,农资厂家将种子和肥料送货上门,农业技术现场教授……春分当天,王元威种下了150亩水稻,包括有宜香优、晶两优、竹香稻等5个新品种。“有这么好的技术,这么好的服务,我对今年的丰收充满了信心!”
争抢时间、加快速度、提高效率,王元威的春耕故事便是全市忙碌春耕的一个缩影。
疫情期间,东坡区太和镇村民正在抢收蔬菜。
如何保障服务?
把时间抢回来,把损失补起来。为确保全市春耕生产顺利进行,市委、市政府多次对全市春耕生产进行安排部署:一是要全力稳定粮食生产,确保2020年全市粮食产量稳定在125万吨以上,各区县要统筹抓好农村疫情防控和春季农业生产,提前谋划粮食作物育种备种工作;
二是要落实好田间管理,扎实抓好以肥水和病虫害防治为重点的田间管理,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
三是要落实农资保供,结合当地种植结构、播种时间,做好农资调剂调运工作,保障种粮大户和合作社农资需求;
四是要严厉查处和打击疫情期间假冒伪劣、哄抬物资等违法行为;要抓好农机、农技和春耕用水等农业服务;
五是要落实好农业用工,大力组织当地农民和返乡人员就近就地参与农业生产等项目建设,多措并举解决好当前用工难、用工贵的问题。
车间工人们正在抓紧恢复生产。
抢进度
复工速度在项目
3月26日,四川省2020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我市共集中开工重大项目40个,总投资216.6亿元,其中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8个。集中开工的项目中,产业及创新平台项目19个,基础设施项目7个,民生及社会事业项目5个,生态环保项目5个,其他项目4个。
项目集中开工——以非常之举招引新项目、服务新项目,全力打造精品项目、示范工程,眉山速度正在上演。
企业有序复工——坚持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并重,坚持赶工期与保质量并举,经济社会的发展步伐不能放松。
因主产抗感染的盐酸莫西沙星片,四川国为制药有限公司是眉山经开区新区较早恢复生产的一批企业之一。
从1月29日企业就正式开工复产,保障治疗用药需求。3月23日,在该公司盐酸莫西沙星片生产线满负荷生产,混合、压片、包衣……各个环节有条不紊地运行,加紧生产盐酸莫西沙星片。
在眉山天府新区,四川立顿洗涤用品有限公司作为主产防疫所需的消洗物资,也早早复产,但因为企业不少员工来自省外,隔离返岗需要耽搁很长时间。为了抢抓生产,当地管委会协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眉山医院“送检上门”,对返岗员工进行核酸检测,给员工吃一颗“定心丸”,以进一步保障安全复产复工,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信心和力量。
工人师傅们正在抓紧施工。
如何保障服务?
特殊之时,特殊之举!为了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市委、市政府按照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迅速落实中央、省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决策部署,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给予符合条件的困难企业1000元/人一次性岗位补贴、20%的租金减免、前6个月50%的社会保险费返还,最高10万元的项目开工复工一次性补助。
2月11日,我市正式印发《眉山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的二十条措施》,该措施从稳定企业用工、减轻企业负担、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加大项目投资、优化政务服务五个方面提出20条具体政策措施支持中小企业渡过难关。
此外,针对企业复工复产、满产达产的资金需求,全市还协调开展了复工复产、满产达产企业政银企保对接,加强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互动协作,推动落实国家和省、市各项金融支持政策,全市还及时兑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奖补政策,鼓励企业转型发展。同时,开通了绿色通道,简化办事流程,强化煤、电、油、气、运等生产要素保障,协调解决企业物资、原料、用工、资金不足等问题和困难。
餐饮中重新升起的烟火气
増活力
美丽家园在城市
3月24日,江永忠的面馆刚好开了半个月。从3月9日接到社区通知餐饮可以开门复产以来,江永忠感觉今年的3月格外长。“从开店只送外卖,到现在可以坐着堂食,感觉时间过了好久了样。”
江永忠回忆着当初刚打开门锁、走进店,感到有些陌生,这里空荡荡的。桌子都码得很整齐,椅子倒摞在桌子上面,大声说话时都有回音。如今,每天逐渐增多的客人,尽管要求客人吃面时分开坐,但他依旧感觉热闹了许多,对未来的幸福生活信心十足。
恢复的服务业中还有网吧、茶楼、影院等人流量较大的场所。3月26日,在城区一茶楼,可以看到茶楼门店入口处摆放着告示牌,以此提醒前来喝茶客人需要知晓防疫规定和要求。
据茶楼负责人王方能介绍,所有员工都佩戴口罩、手套上岗,每天早晚都会给员工测量体温,并将健康情况进行公示。同时,对每个包间喝茶人数进行严格控制。
“茶楼恢复了营业,我们朋友些都喜欢喝茶就约起来休闲,来茶楼我们自己也都做好了防护。茶楼本身的防护措施也做得很好,让人放心。”市民刘茂林说。
岷江大桥再次繁忙起来。
如何保障服务?
为科学引导服务业有序复工复产,我市印发《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有序推进服务业企业(单位)复工复业的通知》,进一步加强企业指引,规范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要求,分类有序推进服务业企业复工复产。结合疫情防控形势的变化,积极支持企业创新服务方式,探索经营新模式。大力发展餐饮数字化服务,鼓励餐饮企业实施智慧化转型,开展线上交易、移动支付等融合发展模式。
此外,眉山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促进商贸服务业发展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对培育企业发展壮大、鼓励企业申规入统、支持餐饮企业转型发展、扩大电子商务规模、拉动汽车领域消费等提出系列措施。
航拍施工现场
数据·信心
截至3月25日
全市97个在建省市重点项目,累计复工94个,复工率97%,到岗人数约2万人,平均到岗率92%。其中,24个在建省重点项目复工率100%。
全市617户规上工业企业,除新退规和退规保留基数企业外,其余企业全面复产,用工人数约8.1万人。从电力指数看,截至3月24日,大工业企业复产指数125.4%,高于全省27个百分点。
全市418户限额以上商贸单位复产384户,复产率91.9%,用工人数约1万人;商贸单位中限额以上商贸企业253户,累计复产241户,复产率95.3%。
全市饲料肥料、农药兽药生产及规模以上食品加工企业168家,除8家企业因市场、季节性因素无复工计划外,其余160家已全面复工。
全市21个重点交通在建项目已全部复工。复工项目现有复工人员8780人(含管理人员),复工后累计完成产值约56472万元,其中市本级6个在建交通重点项目复工人员3487人,复工后累计完成产值约17509万元。
全市举办网上招聘会86次,入驻招聘企业972个,提供岗位4.7万余个,浏览次数71.68万人次,达成意向8870人。
截至目前,我市共有17家A级景区、2家省级旅游度假区和1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分批恢复开放;文化馆、图书馆及美术馆已有16家恢复开放;104家网吧、18家KTV及3家游艺场所恢复开放。13个省市重点文旅项目全部复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