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政务要闻

记者探访:丹棱岐山村“第一书记”的节后第一天

新闻来源:      

更新时间:2017-02-03 17:02:02      

责任编辑:


 
 
上班第一天,蒋天勇已经忙碌了起来。
 
 
【关键词:巩固提升】
 
巩固提升发展产业,让建档贫困户不返贫
 
人物
 
丹棱县张场镇岐山村“第一书记”蒋天勇
 
 2月3日正值立春,也是2017年春节大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
 
早上8点,记者赶到丹棱县城,在约定的地点见到了张场镇岐山村“第一书记”蒋天勇。“今年最重要的任务是巩固提升,让建档贫困户不返贫。”蒋天勇打开了话匣子,春节期间,他一直在思考如何让岐山村更快更好地发展,让已经脱贫的建档贫困户不再返贫。经过认真思考,他认为岐山村要真正地发展起来,还得通过巩固基础,发展产业才行。
 
到达岐山村村委办公室时,村支书王定超、村主任王正海以及村文书、网格员、村组干部以及村民代表20多人已经到齐。“我们村支两委人员配备相当合理,很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能给岐山村带来新的发展。”蒋天勇说岐山村的村支书王定超30多岁了,是大学生村官,有知识有文化;村主任王正海在外打工20多年,很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其他村支两委干部都干劲十足,希望带领岐山人发展致富。
 
“要致富先修路,应该继续完成奔康大道未完成的部分……”“农村要发展好,农民要致富,还得有产业支撑才行,猕猴桃、脆红李都该继续发展壮大。”“岐山村自然环境优越,山林茂密,草地也多,山羊产业也该抓一抓……”村支两委会上,岐山村的干部们畅所欲言,碰撞出了不少好点子,而这些点子也将成为岐山人今年的发展目标。
 
会开完,蒋天勇、王定超、王正海一道前往该村的异地搬迁安置点走访。“这个点安置了26户,62人,得看看村民们在新家过得习惯不,还有没有什么困难需要解决。” 蒋天勇说着来到村民牟泽银家中。
 
牟泽银今天48岁了,由于缺资金,技术、居住条件差,离村道还有2公里,交通不便,家里一直发展不起来,他只能和老母亲相依为命。这次村支两委根据实际情况将他列为异地搬迁安置户,分了2室2厅的新房。“真没想到,我这辈子还能住上新房子,我得好好干,争取致富。”搬了新家的牟泽银干劲儿十足,他正踌躇满志想要在农村干出一番事业,只是不知道从哪里做起。
 
“你家茶叶种得不错,要继续保持,你家的地正在在村里脆红李产业园内,剩下的山地可以种脆红李,种一根还能得5元补助,村里还要修生产便道,建电商销售渠道,挂果以后也不用担心销售。”蒋天勇耐心地结合村里和牟泽银家的实际情况,给他讲发展规划,句句都说到了牟泽银的心坎里,他练练表示新的一年要好好努力,脚踏实地种脆红李,期待来年丰收。
 
离开了岐山村的易地搬迁安置点,一行人又来到该村的脆红李产业园,本想看看脆红李产业园的建设情况,没想到也着实让蒋天勇感动了。原来,在农村正月十五过后才算过完年,但脆红李产业园里已经有了不少农民忙碌的身影,他们有的在锄草,有的在翻地,为栽种脆红李作准备。王定超开心地说,现在村民们的心都拧成一股绳,干劲儿足,大家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致富。
 
返程准备吃午饭的时候,已是中午1点半。走在泥巴路上,蒋天勇的脚步并不轻松:“真正要脱贫奔小康,关键还得产业带动。现在一部分村民已经意识到了,已经积极行动起来,但仍有一部分村民不愿意发展产业,还得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做工作。”蒋天勇说道。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