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眉山新闻

眉山市工商业联合会(市商会)大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9-09-25 10:33:46

责任编辑:罗思源


  二十二年奋发图强 七十载休戚与共

  眉山市工商业联合会(市商会)大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刘峻文

  “日月如流,尺璧寸阴”。金秋时节,普天同庆。

  时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眉山市工商业联合会22年的发展历程也是捷报频传……

  ——会员队伍建设不断加强。22年来,市工商联始终秉承“自愿入会,逐步发展”的原则,严把质量关,注重吸收新兴产业和规模型企业入会,尤其把转型升级重点民营企业和热心工商联工作、乐于奉献的非公经济代表人士吸纳到会员队伍中来,会员总数从最初的2000多个发展到目前4039个,其中企业会员949个。

  ——基层商会建设不断加强。22年来,市工商联围绕行业商会授权、规范行业商会管理、加快行业商会发展进行探索与实践,不断扩大商会覆盖面,总结出了行业商会建设“三三机制”,使我市行业商会建设实现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基层商会有序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市级行业商会4个(家电商会、家居建材商会、果业商会、小微企业商会),市级在眉异地商会1个(眉山浙江商会),异地眉山商会7个(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成都、昆明、西藏);区县有行业商会16个、同业公会2个,乡镇商会69个;深入开展“五好工商联”创建工作,截至目前,丹棱县工商联已连续四年确认全国“五好”、青神县工商联已连续三年确认全国“五好”,仁寿工商联于2017年成功申报全国“五好”,彭山、洪雅、东坡3个区县均已申报成功省级“五好”工商联。

  ——机关自身建设不断加强。22年来,市工商联始终以加强作风建设、增强创新意识、树立法治观念、提升服务水平为核心,努力营造“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先后建立健全制度20余项,坚持开展“五型机关”建设和“四个一”活动,分批组织干部职工赴发达地区商会考察学习;健全机关党支部、工会、妇委会等组织,积极开展文明单位、卫生单位、档案达标等创建活动及各种文娱活动,机关凝聚力不断增强;持续打造“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工商联机关,在服务非公人士和企业中做到“一视同仁等距离、提供服务零距离、面对私利远距离”,建成了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干部队伍。市工商联先后荣获“四川省工商联系统2009——2012年度综合先进单位”“2001——2012年扶贫开发工作先进集体”“全省工商联系统2013——2016年度维权工作先进单位”“四川省民营企业文化先进单位”“全国工商联民营企业社会责任调研工作突出贡献单位”等荣誉称号。

  “匆匆二十余载,光阴一瞬间”。回望眉山市工商联22年非凡历程,艰辛、凝重、胜利、光荣,广大会员无不为之欢欣鼓舞;展望未来,任重道远但前程似锦,他们不禁豪情满怀!

2.JPG

  2015年,重庆市四川眉山商会揭牌仪式暨眉山市投资推介会举行。

  不忘初心风雨同舟 砥砺前行发展壮大

  1997年12月,四川省工商业联合会眉山地区办事处正式挂牌成立,2000年12月正式更名为眉山市工商业联合会(市商会),从此,市工商联便开始了艰辛的跋涉与顽强的搏击。作为党委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和纽带、政府管理和服务非公经济的助手,市工商联始终围绕一个中心(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促进两个健康(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坚持三性统一(统战性、经济性、民间性),始终不忘初心,凝心聚力,走出了一条队伍不断壮大、管理逐步规范、影响日益广泛的发展之路。

  2019年上半年,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不含外商、港澳台)324.25亿元,增长7.9%。全市民间投资增长29.2%,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65.1%,增速和占比均居全省第2位。民营企业在全市企业中占比97%,贡献了80%的税收和55%的地区生产总值。在加强引导教育,促进非公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方面,22年来,市工商联坚持“团结、服务、引导、教育”的方针,积极做好新形势下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

1.JPG

  2011年6月,眉山市工商联举办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红歌大汇唱。

  强化经济服务 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22年来,全市工商联系统,围绕经济建设,以服务立会为宗旨,努力当好政府管理和服务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

  积极参政议政,为眉山发展建言献策。积极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认真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22年来,市工商联系统共形成调研报告146余篇,撰写提案625件,其中,《关于工商联应作为纪委监察部门对民营经济行风评议的主要助手》被列为1号提案;《关于组织制定酱腌菜、调味食品标准的建议意见》,促成眉山《调味泡菜》地方标准诞生,并上升为四川省泡菜质量标准,填补了省、市乃至全国泡菜质量标准的空白;《国企与民企享受不平等待遇的状况》《优化营商环境服务眉山发展》等多次得到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许多建议意见引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为党政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为眉山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主政治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抓实维权服务,为企业发展优化环境。一是率先成立维权中心。积极探索切实维护非公企业合法权益,2005年5月,我市维权服务“仁寿模式”得到时任省委书记肯定批示;同年9月我市在全省率先成立眉山市非公有制经济维权投诉中心,开创了全省先例;同年10月,省工商联维权服务工作现场会在眉召开,号召“维权服务,全省学眉山”。二是探索创建“一个中心、五个平台”。为更好维护非公企业合法权益,2008年11月我市正式完成并启动了“一个中心、五个平台”(即:非公经济维权投诉中心与企业发展协调服务平台、行政监察服务平台、法律咨询服务平台、仲裁调解服务平台、危机处理服务平台)的眉山维权工作新模式,受到非公人士的广泛欢迎。三是维权经验全国出彩。2010年9月,全省“总结交流先进经验、助推非公经济发展现场会”在眉召开,展示了我市非公经济健康发展良好局面;2016年6月,全省工商联法律工作座谈会暨商会调解工作现场会在眉召开,市工商联和丹棱县作经验交流;2017年7月,市工商联在全国“非公有制企业劳动争议预防调解培训班”上作经验交流发言。截至目前,市工商联先后协调处理非公企业困难和问题145件,投诉受理率、办结率均达100%,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10余亿元,得到广大企业家一致称赞。

  着力招商引资,为地方经济增添后劲。一是牵线搭桥助力招商引资工作。被纳入招商引资“五驾马车”前,市工商联先后联系接待了美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企业家来眉洽谈投资;积极邀请了广东、天津、广西等多地工商联企业家来眉考察参观。2005年联系四川温州商会、成都台州商会共70余家会员企业参加“眉山建市五周年庆祝活动暨东坡文化艺术节”大型招商引资活动及诗书城土地项目推介会;2006年5月,成功组织省内外43家企业参加“眉山工业集中区暨产业招商推介会”。短短数年,全市工商联系统共引进招商项目197个,协议资金223.6亿元,到位资金46.2亿元。二是巧搭平台健全招商引资网络。积极与全国工商联、省工商联等上级部门及直属商协会对接,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搭建了与民企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的接洽联系平台;抓住前任负责人上挂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契机,保持常态联系推动与商务部建立良好合作关系,搭建了与世界500强、跨国公司的对接平台;主动扩大对外交流交往,积极与沿海发达地区工商联缔结友好商会,牵头组织成立异地商会,扩大了以商招商主体。三是不遗余力落实招商引资任务。纳入招商引资“五驾马车”后,市工商联扎实开展招商引资、招商引智服务。先后拜访各地商会76家,走访企业141家,积极接待来眉考察企业、商会,签约项目17个77.2亿元。先后指导建立北京眉山企业商会、上海眉州商会、广东四川眉山商会、成都眉山商会、重庆眉山商会、昆明眉山商会并举办眉山投资推介会,宣传眉山推介眉山。

  坚持改革创新,为企业转型开足马力。一是积极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撑。与市人社局联合开展非公企业职称评定,2009年6月召开眉山市首次非公企业职称评定培训工作会,2010年初成立眉山市工程师称号认定委员会和经济师称号认定委员会。到目前,共认定了27名非公有制企业工程师。先后与相关部门举办人才招聘会3次,组织200家会员企业提供5000多个就业岗位。二是引导民企转变发展方式。指导吉香居、四川金象赛瑞等公司转型升级,成功申报了全省民营企业转变发展方式优秀案例;千禾味业建立了全市非公企业首个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积极组织民营企业赴温州等地培训学习,帮助企业在产业延伸、创新升级等方面提升经验;2012年市工商联牵头成功主办了中国·眉山“城市发展与产业升级”高峰论坛。三是搭建融资服务平台。与工商银行眉山分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立银企商联动的新型金融服务平台,专门制定了市工商联会员企业联保融资方案,筛选整合有融资需求的中小会员企业,组成联保小组向工行眉山分行推荐联保融资,为中小会员企业提供融资4.9亿元;积极拓宽眉山市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市工商联与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助推中小企业快速发展。

4.jpg

  2014年,眉山市工商联与清华大学合作举办首期现代企业管理高级研修班。

  强化会员服务 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22年来,我们坚持“团结、服务、引导、教育”的方针,积极做好新形势下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

  一是注重教育,非公人士理想信念不断增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先后在工商联系统和非公人士中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富裕美好和谐眉山”主题教育活动、理想信念教育实践、“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三严三实”和“两学一做”专题教育等,引导非公组织加强党的建设;举办眉山市首届非公有制企业运动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红歌大汇唱等活动,引导非公人士感党恩、跟党走,推动非公人士把个人的成功梦、企业的发展梦融入人民群众的小康梦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切实增强非公人士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企业发展的信心。

  二是加强培训,非公人士素质水平得到提升。积极开展多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及业务培训活动。市工商联先后举办“民营企业最新人才战略研讨会”“企业融资培训会”“同心·大讲堂”“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会”等各类培训共37次,累计培训非公人士近5000人次;先后邀请了全国房地产商会会长聂梅生,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李光金,北京大学特聘教授魏志勇,中国太平洋集团创始人严介和等专家教授来眉授课;组织召开“新生代”企业家座谈会,邀请省内知名专家现场答疑解惑;与清华大学合作举办首期现代企业管理高级研修班。先后组织企业家赴北大、清华等名校学习及参加中央党校和省工商联组织培训共600多人次。通过学习及培训提高了我市民营企业家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并且大大激发了我市民企做大做强的热情。

  三是强化宣传,非公人士成长环境日益优化。不断完善信息宣传平台,逐步建立了工商联短信平台和会员企业信息联络员制度。与《中华工商时报》《中国政协报》《四川经济日报》《新蜀商》《眉山日报》及眉山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合作,广泛宣传工商联工作及我市非公经济发展情况。22年来,市工商联累计在各级媒体发表文章440余篇,累计编发《商会简讯》40期、《百企联百村专报》73期、《眉山商界》杂志23期,商会网站点击率突破450万人次。积极开展“眉山市非公有制经济十大杰出人物评选”“眉山市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光彩事业先进个人表彰大会”“百企联百村工作示范企业和先进组织单位表彰大会”等活动树立典型、弘扬正气,在全社会形成了“重商、亲商、护商”的良好氛围,市工商联先后荣获省工商联宣传工作“十大亮点”、市委外宣工作先进单位等表彰。

  四是搭建平台,非公人士回报社会决心更加坚定。首先是开展“同心赈灾”行动,灾难面前出真力。“5·12”汶川大地震后,全市工商联系统会员企业捐款捐物3840余万元,支援了6所学校、2所医院的灾后重建;“4·20”雅安芦山地震后,各级商会和企业捐款捐物800余万元。市工商联先后被评为“四川省统一战线抗震救灾先进集体”“眉山市抗震救灾先进集体”,时任市工商联主席被评为全国工商联“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其次是开展“同心帮扶”行动,扶贫济困有实招。积极引导非公经济人士与党同心、同行、同向,在会员企业中开展以“光彩耀眉山”为主题的“同心帮扶”行动,号召企业捐资助学、扶贫济困、兴建公益设施。2010年3月,引导四川信和房产公司捐资200万元,为万胜镇修建了近4000平方米的村民活动广场;2011年9月,在仁寿县举行“眉山市统一战线同心工程捐赠仪式”,募集各类帮扶款135万元;2009年至2014年四川华信恒富房地产公司董事长王永树捐资230万元在眉山一中、尚义中学和盘鳌中学设立“华信恒富树人奖学基金”和“华信恒富教育基金”,资助品学兼优的学生等。再次是开展“百企联百村”活动,脱贫攻坚见实效。自2007年启动“百企联百村”工作以来,全市累计参与企业达806家,覆盖109个乡镇、674个联系村,累计投入资金3亿余元,支持产业带动基地建设、产业扶持致富项目共500多个,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2万余人次,提供就业岗位1.5万余个,解决就业1.3万余人,有效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增收;2018年更是积极开展助力藏区脱贫攻坚工作,组织82余家企业、商协会初步对接阿坝州金川县、茂县94个贫困村,对产业、就业、技术、教育、销售等方面助力脱贫。2019年上半年,全市预计共223家民营企业参与“百企联百村”活动,支持了216个联系村经济社会发展,投入资金2368万元,实施产业带动项目92个,修路26公里,资助贫困学生260余人次,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7500余人次,解决就业4600余个,为决胜全面脱贫致富及农村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以上经验做法得到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农业部、省委统战部、省工商联的高度肯定并在全省推广,《人民政协报》《中华工商时报》等多家报刊媒体专题报道,市工商联多次在全省作经验交流发言。

  “业已兴,路正长”。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眉山市工商联必将承载着全体会员的期待与厚望,不辱使命,趁势而上,为眉山奋力建设环成都经济圈开放发展示范市贡献力量!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