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眉山新闻

我市今年考核名目较2018年同期减少了18项减幅达90%

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9-08-23 10:31:33

责任编辑:任枫枫


  “无论从考核的出发点还是落脚点来说,最终都是为了推动‘基层减负’,让政府部门更好地服务群众,让群众共享美好幸福的生活。”近日,市委目标绩效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在谈到进一步改进考核评价方式时说道。

  今年以来,为切实推动“基层减负年”落地见效,市委目标绩效管理办公室结合全市各地各部门实际,坚持问题导向,通过采取单位自查、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式,对考核方面存在的形式主义突出问题进行全面排查,并以点带面展开深入分析、查找问题、深挖根源,切实做好基层减负工作。

  严把源头

  避免考核名目繁多、频次过高

  “在排查中,我们发现市、县(区)委目标绩效工作领导机构统一制发综合目标绩效考核实施办法和考评细则外,个别牵头单位还存在单独制发相关文件,未经批准就自行组织实地考评的情况。”市委目标绩效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

  针对问题,我市对部门自行设置的考核事项实行审批报备,符合中央、省、市考核规定的,经市委督促检查暨目标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后,纳入全市综合目标考核,其余考核事项予以取消。

  同时,对部门自行印发的考核细则或实施办法进行清理汇总,由责任单位及时予以取消。在部门文件、工作方案或党委、政府代拟稿中提出考核要求的,由相关单位按照中央、省委、市委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有关文件精神进行修改。

  我市今年开展形式主义专项整治以来,全市上下不断凝聚减负共识,持续强化减负力度,一些考核方面的突出问题较往年有所改善,基层负担有所减轻,经市委、市政府批准,仅保留了综合目标绩效考核和食品安全评议考核2项,较2018年减少了18项,减幅达90%,符合中央和省委减少50%以上的要求。

  规范过程

  避免重留痕、轻实绩

  一段时间以来,我市个别市、县(区)部门未减少材料申报和集中检查,仍然将填表报数、报送总结报告和开会发文等作为考核内容。以微信或QQ工作群、政务APP上传的工作场景截图或录制视频为工作评价依据的情况。

  “存在这样的问题主要是因为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方法不正确。”市委目标绩效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形式主义之所以形式多样、不断变幻,很大程度是因为缺乏担当精神、创新意识。

  该负责人指出,有些工作人员认为只要检查考核了,工作就算完成了、责任就算尽到了。检查考核方式方法简单、过度留痕,只看做没做,不看做的方法和效果,或是频繁要求填表报数、报送总结等。考核、签订目标责任书原本是为了推动工作落实,而有的则搞成了责任“甩锅”。

  针对问题,我市今年以来深入梳理已印发的目标绩效考评细则,对形式主义相关考评指标进行清理汇总,由牵头单位及时予以撤销。进一步完善目标绩效管理,创新考核方式方法,强化过程管理和日常监控,严控过度留痕,着重从是否解决实际问题、群众的评价怎么样着手开展考评。

  科学考核评价

  严格控制“一票否决”事项

  “年前出事,白干一年;年终出事,一年白干”这句广为流传的话,表面上暗指年初和年底这两个时间节点,其实延伸出去就是,无论干部还是单位,只要被“一票否决”,那么不管平时做了多少工作,到了最后考核的时候都等于白干。

  市委目标绩效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不能否认“一票否决”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考核方式,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尤其是在重要节点,在推进重点难点工作时,往往能起到激励干部的作用,对某些重大决策的实施的确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当前,我市部分市、县(区)部门未严格遵守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规定,自行组织本行业、本系统签订目标责任书,设置“一票否决”事项,把“一票否决”当成了推工作、出成绩的“灵丹妙药”,不管基层实际,什么工作都搞“一票否决”。最后到了基层头上,就变成“责任书”满天飞,基层干部苦不堪言。

  “要从根本上实现为基层减负,关键在于建立科学考核制度。为此,我们将进一步规范‘一票否决’和目标责任书事项。”市委目标绩效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省委、省政府正在开展“一票否决”和签订目标责任书事项清理工作,明确提出除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或省级部门与市委、市政府签订)明确的“一票否决”和目标责任书签订事项外,原则上一律予以取消。待省委、省政府清理工作完成后,我市将参照省上规定对市、县签订的目标责任书事项进行清理。

 眉山网记者 殷勇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